新发布食品安全标准,怎样影响你我生活? |
||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磅发布 50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 9 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660 项,覆盖 340 余种食品类别,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宫国强介绍,标准体系中的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过程规范、检验方法四大类标准相互衔接,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规范从过程到产品各环节,保护从一般到特殊全人群。 一、落实“三减”计划提升健康素养
当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高发已成为公共卫生防控的重点。新标准在营养成分表中新增 “饱和脂肪(酸)” 和 “糖” 两项强制性标示,将原有 “1+4” 升级为 “1+6”,帮助消费者精准识别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同时,预包装食品须明确标注 “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引导健康饮食观念从家庭向社会延伸。 二、规范行业标识,净化消费环境
很多食品企业利用 “零添加”“不添加” 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的乱象,新标准明确禁止使用此类表述。事实上,许多食品添加剂本就天然存在于食材中,“零添加” 宣传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阻碍行业向工艺创新与营养升级方向发展。此外,新标准强化定量标示要求,并推出数字标签技术,消费者可通过扫码获取语音解读、视频讲解等多元信息,破解小字标签阅读难题。 三、优化日期标示减少食物浪费
新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回应了不少消费者反映的保质期标示难题。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同时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还要在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主要展示面上设置独立区域,具体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如独立区域未设置在包装主要展示面的,应当在主要展示面上标注“见包装物某部位”字样进行指引,让消费者易于查找。为解决食品保质期“看不清”的问题,新标准规定应当在预包装食品标签上使用白底黑字等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更彰显行业责任。廊坊市饭店餐饮(团餐)烹饪行业协会呼吁全体会员单位与餐饮从业者,以新标准为指引,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共同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心的美食体验!
|
||
|